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44 求学之光(大儒的建议/出外求学的契机) (第6/9页)
人,他似乎听得进自己的话,却意兴低迷。方州从第一次见韩非,就好奇对方这点幽深疏离的气质,他比自己游历诸国见到的同龄王室贵族,更为深沉稳重的隐忍,他的文章却飞扬跳脱的锋锐。他谈天说地时意气昂然,引经据典时针锋相对,涉及他自己又透出难以察觉的黯然。 “公子既有善学之志,还关注国事,何不尝试出外游学?”方州出言相劝,他虽不了解往事,但从之前夫子愤然的态度,也能大体猜测,这位公子在韩宫不太合群,他的说法亦少有人看重。但方州知那些见解独具一格,若师从名家予以打磨,自不可限量。 韩非闻言目光闪了几下,方州看出他意有所动,跟着说:“齐地崇尚治学,稷下学宫闻名天下,荀卿曾三任祭酒。而今小圣贤庄广开游学,公子之才于王室出类拔萃,若寻师问道钩深致远,游历四方开拓眼界,学问再上一层楼,这才是大有助益。” 齐国稷下学宫汇聚百家名士,不任官职却可自由议政,曾经巨匠倍出,是天下学子的圣地,以韩国公子身份,求学自是名正言顺。不过近些年齐国势微,学宫已不如往昔,因此方州推举小圣贤庄,更显一番诚意。 “司教之意晚生明白。”韩非致礼,“只是我久居韩宫,游学之事恐有为难……”他望向方州,压下眼里透出的渴望。 “公子有何为难?”方州抬手致意,“男儿志在四方,公子尚未及冠,正是出门远游的好时机,以备来日一展长才。”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